客户咨询热线:181 4587 6528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咨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阿里巴巴店铺
4产品百科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百科  -> 行业动态

​灌封胶如何抗沉降?东超5大核心方案打造长效稳定体系

文章出处:行业动态 责任编辑:东莞东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5-09
  ​灌封胶如何抗沉降?东超5大核心方案打造长效稳定体系

       在灌封胶配方设计中,填料沉降控制是保障产品储存稳定性和使用性能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对材料特性与工艺参数的深入分析,可从以下五个维度构建抗沉降体系:

一、助剂与填料的协同选择
      在配方设计的初始阶段,需系统筛选助剂与填料的配伍组合。分散剂类型直接影响填料粒子的空间位阻效应,应优先选择与基体树脂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型分散剂。填料种类需兼顾密度参数与表面特性,轻质化填料与纳米级复合填料的组合应用可显著降低沉降驱动力。对于高密度功能性填料,建议采用表面包覆改性技术提升悬浮稳定性。

二、两性结构助剂的界面调控
      具有双亲结构的助剂分子通过定向吸附形成界面过渡层,其亲油端与树脂基体产生缠结作用,亲水端与填料表面羟基等活性基团形成化学键合。这种"分子桥接"效应不仅改善界面润湿性,更能构建三维网络结构抑制颗粒迁移。典型应用如硅烷偶联剂的硅氧烷基团与无机填料键合,同时有机官能团与环氧树脂发生共价交联。

三、粒径梯度分布设计
      采用多级粒径复配技术可实现致密堆积效应,微米级粗粉与亚微米级细粉的合理搭配既能降低体系孔隙率,又可利用细粉的高比表面积产生强吸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过细粉体虽有利于抗沉降,但需平衡体系粘度上升带来的工艺性劣化问题,通常建议D50控制在1-10μm范围并进行表面处理。

四、表面活化改性技术
      通过硅烷、钛酸酯等偶联剂处理,可使填料表面由亲水性转为疏水性,显著增强与有机相的界面结合强度。活化处理后的填料即便粒径较大,其表面有机长链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仍优于未处理的细粉。对于特殊应用场景,可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或原位接枝聚合技术构筑纳米级粗糙表面,进一步提升机械锚固效应。

五、工艺参数的动态优化
      生产过程中需精确控制分散工艺,采用阶梯式转速设计实现高效解团聚,混合温度应低于树脂预聚温度防止局部凝胶。施工阶段需考虑环境温度对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高温环境建议搭配触变剂使用,低温条件需调整稀释剂挥发速率。储存环节建议采用旋转式容器保持体系动态平衡,避免静态分层。

     东超新材料采用特定偶联剂改性方法开发出适用于灌封胶用的导热填料氧化铝。该偶联剂可以明显的降低填料氧化铝的吸油值,相对于未表面处理的填料氧化铝,经偶联剂表面处理后填料氧化铝的吸油值可以降低。表面处理后的填料氧化铝粉体分散性较好,颗粒无明显团聚现象存在,粉体棱角减少,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使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强,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东莞东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BMAP] [GMAP] [后台管理] 访问量:  粤ICP备15090975号
联系客服

电话

小程序